
让一个孩子自卑太容易了,可是让一个孩子自信却很难。
亲子观察类节目《亲爱的小课桌》中,有一个小男孩凯凯。他虽然成绩很好,可是却一直有点自卑。
凯凯的妈妈是典型的虎妈,每天都会给他布置很多作业。如果他写得不认真,就加一张卷子。如果错了三道题,那就再加一张。
在一次傅首尔给凯凯当老师的时候,她说:你作业写得很快,这些对你来说一点也不难。谁养出来这么好的儿子,晚上我要问问你妈妈了。
凯凯却淡淡地说,我妈妈觉得不好,她天天都说我不好,女孩子男孩子都比我好。
“你今天晚上回去要跟妈妈辩论,你要告诉她,你有这么好的儿子你太幸福了。”
“妈妈之所以给你布置这么多作业,是因为你太聪明了,这些作业对你来说小菜一碟。”
有时候,让一个孩子爱上自己,相信自己,就是这么简单的事。
因为即使夸奖的力量很大,父母的夸奖对于很多孩子来说,是罕见的奢侈品。
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条评论,这位网友说,没有被吼过的孩子,后来社会碰壁,受不了自杀了。
很多父母都是类似的想法,觉得到了社会上不会有这么多人夸奖孩子,所以从小就要让他适应残酷的世界。
一句俗语叫“烂土豆不禁夸”,说的是孩子都像烂土豆,一夸就什么都没了。
可实际上,每个孩子都是“好土豆”,只有多多夸奖,才能把他们身上的自卑“夸”下去,让他们看见更加珍贵,更加明亮的自己。
我的父母就很少夸奖我,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很自卑,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。
每当遇到一点点挫折,就会觉得别人会嫌弃我,看不起我。
身边甚至有人觉得我凡尔赛,怎么总说自己不好。其实,我是发自内心的自卑而已。
因为我老公就是一个特别爱夸别人的人,不管我做什么饭,他都会说太美味,我太厉害了。
我的每一篇文章,他都是忠实读者。在我写作初期,水平还一言难尽的时候,他说我就是第二个莫言。
以前的我,人赠外号毒舌妇,现在的我,经常由衷赞美别人。
在亲密关系中,老公化身理想父母,治愈了我的自卑,也让我变成了一个温暖的人。
这个过程,也让我终于理解了,父母为什么不敢夸奖孩子。
父母从来没有享受过被夸奖、被鼓励带来的力量,他们根本就不相信这种力量的存在。
曾奇峰老师曾经说过:父母习惯让孩子体验自己受过的痛苦,从而把孩子变成最理解自己的人。
父母就能制造那种“我难受,我也要让你难受,这样你就能理解我”的感觉。
一个人对自己的挑剔就像“烫手山芋”,父母很难任由这个山芋在自己体内冲撞,那种自我挑剔的感觉太痛苦。
于是,父母就把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,把“烫手山芋”扔给孩子。
这样父母眼前有一个可以挑剔的人,就不用再挑剔自己。
在潜意识层面,父母会嫉妒孩子。嫉妒孩子的优秀,嫉妒孩子拥有比自己好的资源。
就像我们经常对孩子说“我要是有你这生活条件,我能考上北大”,就是一种潜在嫉妒。
如果这个时候还夸奖孩子,就相当于把孩子放在高于自己的位置,自己就是权力斗争的弱者。
但是夸奖一个人意味着彼此靠近,情感交流。这种与人“赤裸相对”情感交融的感觉,会让父母有羞耻感。
《人世间》中的周秉昆,他的哥哥姐姐都是一流大学高材生,都见过外面精彩的世界。只有他一直守在家里,成为了家里最没出息的孩子。
有一年过年爸爸带着一家人出去拜年,父亲显摆哥哥姐姐的荣耀感刺伤了他。
在一次争吵中,父亲说出“你哥你姐比你优秀,这是不是事实?”
从那以后,周秉昆好几年没有与父亲通信。他一直想着“再等等”,等自己再有出息一点再跟父亲联系。
直到多年后,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“你才是三个孩子里面最令我满意的”,周秉昆才与自己和解。
每个人一出生,都会处于“全能自恋”当中。我们都觉得自己是独特的,是无所不能的,是理应被全然满足的。
如果父母能够一直满足我们的自恋,给我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,让我们知道自己是独特的,是值得被爱的,那么我们的自恋就会转化为自信,认清真实的自己。
相反,如果父母一直打击我们的自恋,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,没有什么值得被爱的地方,我们反而会一直在全能感中旋转。
我们会一直寻找自己被爱的证据,一直努力证明自己是“全能”的,一直想要让别人认可自己。
父母对我们的看法,早就内化成我们对自己的评价。我们不敢肯定自己,只能做自己的差评师。
所谓“怕别人不认可自己”,其实是自己不敢承认自己。
有的父母提到夸奖孩子,也总是很无奈:我明明夸他了呀,我也给他信任了呀,他却说我们好假。
这是因为,有的父母把夸奖变成了一种工具,一种操控孩子的工具。
只有当孩子令自己满意,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时候,才会施舍一句“你真棒”。当孩子忤逆自己,即使他们真的做得很好的时候,父母也不愿意夸奖。
比如说,有的孩子考得好了,让父母脸上有光了,父母才会夸奖几句。如果孩子有个自己的小爱好,自学了一个小乐器,父母就会说“学这个有什么用呢”?
有的父母夸奖孩子,是为了让孩子跟自己价值观一致,把孩子改造成让自己满意的人。
真正的夸奖,是一种情感流动,是在告诉对方“嘿,我看到你了,你浑身都散发着光芒”。
我们要看到孩子各方面的优异,要尊重孩子会与我们有不同的地方。
我们试着自我夸奖,亲自品尝夸奖与鼓励的力量,才能更好地把这种力量带给孩子。
父母只有治愈自己的创伤,敢于爱自己,才能给予孩子温暖的爱。
作者:妙黛,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90后辣妈,中科院心理研究生。
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多伦多妈妈部落):“烂土豆不经夸!”从小没被吼过的孩子,长大了碰壁容易自杀?